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曾稟程 文化創意產業系

「鹽」續.百年漁鋪

已更新:2019年1月16日


文字/詹謹萍 攝影/劉穎絹


 

忙碌的老闆正在切著生魚片

  在鹽埕區示範市場昏暗的燈光下,「周家老漁鋪」明亮的招牌底下一群人正忙著削牛蒡絲、處理魚肉及製作魚漿。當我們走進攤位時,有個身影放下手邊的工作,還沒等我們開口提問,便侃侃而談創店始末。第一次接觸就給人豪爽的印象,他就是周家老漁鋪第三代—周志明。

漁舖的緣起,堅持傳統的原味

  他說,回溯到日治時期,第一代周謀先生原本是在路邊賣菜,當時政府行事較嚴謹且有規則,將在外頭擺攤的商人通通集中到建築物內,劃位設攤才有了現在的示範市場;周家也從原本的賣菜轉變為賣烏魚子,後來因進口的烏魚子引進且周謀老先生也有年紀了,所以到第二代老闆接手時,轉賣生魚片,直至現在的老闆周志明認為,生魚片這項產品只是拿別人的魚賣給別人,不是屬於自家的東西,於是將營業方向轉至可塑性較高的魚漿。


  老闆說,現在不像以前一樣需要到漁市去批貨,而是採用大包商的作法購入整批的貨源,不適合做魚漿的魚肉也有其他用途,像纖維粗的要炒魚鬆用的、纖維細的打魚漿、油脂高的可以拿來煎。但每一隻魚的品質有所不同,得靠人工分辨,大工廠製程很標準量又大,工廠不願意做他們就來做,因此老闆到現在仍遵循傳統的製法,攤位像開放式廚房讓顧客能一目瞭然整個製程,雖然麻煩、辛苦但能讓顧客買起來安心,比起快速製造,更多了一些手作的溫度。


各式各樣的魚丸

輔導創業,讓百年好味道流傳

  周家老漁鋪在建國路上有一間分店,老闆說,有別於傳統市場的氛圍,這間門市主要是以輔導創業為主,教他們如何用魚漿再製產品,不加盟也不綁約,那些創業者如果學完不再理他也沒關係,「做生意不要要求太多,不要一開始就把人家綁死死,結果通常是好的。」老闆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說著。


  他的下游「創業者們」甚至有幾家生意比他們更好,其中一家台南的旗魚黑輪,周老闆從一開始的一箱,就親自開車送貨,到現在成長到二十幾箱。但是不管量多量少,老闆始終重視每位客戶。


  「堅持」與「創新」皆展顯在周家老漁鋪之中。儘管如今示範市場人潮大不如前,他也會繼續在此傳承父輩的百年好味道,同時也跟上時代潮流,幫助輔導創業,也研製新興口味,讓魚漿變化的可能性一再提升。


正在將旗魚的肉做分類

  新鮮實在的產品,加上老闆對漁鋪的經營有完善的規劃,讓周家老漁鋪的百年招牌能夠屹立不搖,也將好味道繼續讓更多人認識。

被烈火燒盡的繁華 – 鹽埕示範市場

  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七賢三路上的鹽埕示範公有市場(俗稱大菜市場),於日治時期就已成立,但在之後經歷了意外火燒,許多攤商都移去其他市場,改建後仍繼續營業的攤商已少了許多。在1960年代時,鹽埕區為全高雄人口最多的行政區,曾經是市區的中心點,但因商業中心東移,人口開始外流,這也讓鹽埕區繁華不再。


  位於示範市場內周家老魚鋪的老闆周志明告訴我們,以前示範市場非常繁榮,一、二樓加上地下室,共三樓層才夠容納所有的攤商,但如今仍營業的只剩下一樓的一半攤商。

現在營業的攤家幾乎都是第二、三代經營,許多都是百年老店,繼續在鹽埕示範市場堅守著祖輩的招牌,販賣傳承的滋味

358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